Japanese  English  
 

研究概略

研究期间 : 2008年度-2012年度 (5年)
项目负责人 : 矶部 彰(东北大学东北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课题组成员 : 大塚 秀高(埼玉大学教养学部,教授)
金 文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
铃木 阳一(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
矶部 祐子(富山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高桥 智(庆应义塾大学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库,教授)
陈 仲奇(岛根县立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
加藤 徹(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
小松 谦(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
中见 立夫(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教授)
杉山 清彦(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
[关键词]
①清朝宫廷演剧,②内廷演剧,③紫禁城,④北京圆明园离宫,⑤连台大戏、节戏,⑥安殿本,⑦外国使节,⑧南府・升平署,⑨昆腔
[研究概要]

   中国演剧,是根植于世界各地的中华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培育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国演剧的形式,成熟于1000年前,它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所具备的各种要素和行动,在“假想空间中的人类社会”上演,将人类生活用直观可见的方式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人意识到演剧是虚构的世界,但仍旧不自觉地将现实生活附着于戏剧的诸要素之上,并将其作为在社会中生活的样板。演剧直接面向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戏曲史上, 演剧主要承担了娱乐的功能。但到了清朝,依据国家政策,对有着很强娱乐性的演剧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并通过宫廷演剧传播到海内外。
   清朝的建立,使欧亚大陆东部被纳入到大清帝国(Daicing gurun)的版图中,从而使得这一地域在政治、文化和贸易等多个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日之社会形态。在考察现今的亚洲社会时,理应将其与清朝的历史关系考虑进去。并且,如果以清朝影响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形态为考察的前提的话,正确地把握深受统治者重视的宫廷演剧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弄清清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有必要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中国演剧的研究,主要是在文学史的范围内进行,与社会的动向相割裂。清代,中国演剧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这一时期的清朝宫廷演剧的正式研究,还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本研究,针对对现代中国文化和社会构造产生重大影响的清朝宫廷演剧文化,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

①  被称作“大戏”的清宫连台本戏与小说的关系
②  作为清朝文化政策的一部分的宫廷演剧的性格
③  对中国近现代地方剧的影响
④  清朝通过让外国使节观看宫廷演剧所希望传达的意图,以及宫廷演剧对东亚表演艺术的影响
⑤  当代中国的宫廷演剧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以及隐藏在出版中的政治意图

   对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将与国外研究者合作,以共同研究的形式来进行。可以预期将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对大戏等作品的作者考证,对改订本和异本的披露,解明地方剧运营者对宫廷演剧系统的吸收情况,清朝宫廷演剧对东亚演剧的影响,政府对古本戏曲丛刊编辑的政治上的干预等。可以推测,通过将本研究的成果与过去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基本上从体系上解明清朝文化,进而弄清演剧在中国人的意识构造与社会秩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加深对中国的根本理解。
研究目的
   今日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主要继承自明清时代,它对东亚社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构成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演剧文化。中国演剧样式的成熟,始于宋元时代,进入明代后,文人对其进行了雅化,到了清代,进化形成了宫廷演剧,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之结晶。在今天的中国,它与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合为一体,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传播着古老中国的历史、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美的意识等等。本研究着眼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演剧对中国人来说不单是一种文化娱乐,而且与他们的精神构造、意识形成、甚而中华思想的传播都有密切的关系,是铸造中国社会与文化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清代的宫廷演剧文化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演剧的特点,又推动了近代地方剧的形成,本研究将以其为对象,并弄清楚它的性格、特征及其在文化史上的作用。
   具体来说,对清朝宫廷演剧的研究,将以受到王朝特别重视的大戏和节戏的作品为重点,弄清楚其内容与性格、版本源流、文学性、思想性、以及与后世地方剧作品的关系等,同时,通过分析东亚世界对它的接受情况,解析清代宫廷通过演剧所希望传达的意图。此外,从与历代文艺作品,如大戏所依据的宋元明时期的小说和戏曲等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视角,我们也将对那些在过去被忽视了的问题,如与内府剧有密切关系的清代小说的特点以及小说的出版和改订,王朝统治者对方言文艺的认知等,进行分析。并且,将对清朝的出版政策和文化、戏曲资料研究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在清代的文学史、文化史和出版史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为近代中国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
总体实施计划
  • 研究分为对内府演剧大戏和节戏的研究,对内府出版体系的研究,以及对演剧资料的研究。依据各自的研究对象,分为A班(矶部彰、大塚、金、铃木、小松)、B班(矶部祐子、加藤)、C班(高桥)、D班(陈)和E班(中见、杉山)。将采用共同研究的方式,在各班加入共同研究人员,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
  • 整个课题组的运行将由研究代表来负责。
研究项目的概要
研究项目的概要
中国演剧
   本研究,是日本中国学分支-戏曲演剧文化的研究。中国学是日本文科研究中的一个学科,拥有上百年的历史,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中国演剧,是根植于世界各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培育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
   中国演剧的形式,成熟于1000年前,它将人类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多方面的要素和行动,在“假想空间中的人类社会”上演,将人类生活用直观可见的方式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人意识到演剧是虚构的世界,但仍旧不自觉地将现实生活附着于戏剧的诸要素之上,并将其作为在社会中生活的样板。演剧直接面向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中国人意识形态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着眼点
   在漫长的中国戏曲史上,演剧一直主要以娱乐性为主。但是到了由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时,传统文化经过再次的加工重造,成为了国家统治的工具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上以娱乐性为主的演剧被大幅度的修改,在经过重新整理后,以符合国家及统治者意志的形态,远播海内外。本研究正是着眼于被置于国策之下的清朝宫廷演剧而展开的。
问题的提出

   以往对中国演剧的研究主要是在文学史的范围内进行的,与社会动向相割裂。清代是中国演剧的性格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然而学界对这一时期的宫廷演剧向少关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块亟需填补的空白。
   日本的亚洲研究一直引领着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向。但对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与大清帝国进行国家体制和历史断代方面的研究,于世界史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总之,清代是形成现代中国社会形态的重要的时期,然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依然缺乏。
   近年来,由于对东北亚、中亚和伊斯兰世界的关注度的提高,对满洲王朝清帝国时代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清朝,被称为“Daicing gurun”。从欧亚帝国的视角上,清朝被看作是统治中华帝国与外侧的西藏、蒙古等地域的“gurun”,即帝国体制的国家。
   在大清帝国或者说是Daicing gurun时期,依据国家政策,宫廷演剧的体系被确定了下来,中国的演剧成为了统治的工具,直至今日。

研究的必要性1
   近世以来,东亚和欧亚大陆东部被整合到了大清帝国的体制中,在政治、文化、贸易等多方面受到大清帝国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面貌。很显然,在考察现今的亚洲社会时,对其文化的源头-中国清朝时期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可以认为,考察清朝着意培养的宫廷演剧的作用,是重要的课题。
研究的必要性1
研究的必要性2
   当把大清帝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揭示着宫廷演剧研究必要性的历史性资料。这就是清朝热河离宫的“避暑山庄图”。
   当把一些与避暑山庄有关的资料进行比较时,就能看见清朝历史十分生动有趣的一面。比如说,正如这个图中反映的:
没有被修建在北京,而是被修建在东北大山中的色彩贫乏的宫殿。
西藏、蒙古的喇嘛教寺院分布于宫殿的周围。
在内廷建筑中,同时再现了蒙古家庭用的蒙古包和中国江南的建筑物与风景。
来自蒙古、越南、朝鲜以及英国的使节在热河受到皇帝的召见。
清朝的皇帝也画佛画。
在此地举行的盛大活动之一,是宫廷演剧的表演。
在热河的避暑山庄,为外国的使节们上演宫廷演剧。
在宫廷演剧中,像西游记这样的佛教故事受到特别的欢迎。
将这些内容加上去的话,会得出新的解释。
   对于统治着中华大地和域外的大清帝国,热河是帝国的主人-满洲人的城市之一。这个图可以被理解为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即,信仰文殊的满洲皇帝用演剧来宣扬佛教世界,向世界传播佛教。这是对作为欧亚帝国的清朝,未曾有过的见解。宫廷演剧在帝国统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基于清朝国策,去分析宫廷演剧的具体内容并明确其作用等,以填补研究上的空白。
研究内容
   已实施过的特别领域研究“东亚出版文化研究”,在东亚政治史、社会史以及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取得了成果。本研究,将立足于这些研究成果,以对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构造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清朝宫廷演剧文化为研究对象,从以下5个主要的视点进行分析。
演剧作品的全貌
作为清朝文化政策的宫廷演剧的性格
宫廷演剧对地方剧的影响
清朝向外国使节展示宫廷演剧的意图
宫廷演剧资料和演剧文化资料的整理和出版以及其背后所潜藏的政治上的问题
   我们认为,本研究所能得到的成果,可以从体系上基本上解明清朝演剧文化。
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取得如下成果:
本研究将首次全面披露,继承了前代的清朝宫廷演剧作品之全貌,以及,明代小说是如何被转变成剧本的,以填补文学史和表演艺术史上的空白。
解析作为国家事业的宫廷演剧所具有的政治色彩,以及演剧文化与政治意图相结合的过程。
揭示清朝宫廷演剧对支撑今日中国地域文化的地方剧的形成所起到的影响,并且有可能推导出,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地方演剧曾经被包含在宫廷演剧中的这个可能性。
探索清朝让外国使节观赏宫廷演剧的意图,外国使节是如何理解宫廷演剧的,以及通过这些使节,清朝宫廷演剧是否与其本国演剧文化相结合。
这是本研究所持的独创视角之一,在促进对向少关注的越南演剧、朝鲜朝宫廷歌舞演剧、琉球舞俑-演剧、长崎唐人芝居、蒙古演剧文化和西藏-藏戏等的研究上,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几项成果,⑤可以弄清楚,演剧在现代中国人的意识构造与社会秩序形成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这将会从本质上加深对中国社会的理解。

   在研究组织方面,将分3个研究小组来完成上述目标:
(1) 核心小组将承担本课题主体部分的研究,如,清代宫廷演剧曲本,清朝宫廷演剧作为国家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对研究资料的述评,近现代中国出版文化政策等。
(2) 由海外研究者组成的小组将协助课题主体部分的研究,并协助进行资料收集。
(3) 由日本国内合作研究者组成的小组将开展清朝史和现代中国的研究。
   我们可以期待,通过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不仅会继续提高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中国研究的水准,而且会为青年研究者和学生们提供一个研究欧亚文化的新切入口。